2022上半年广安教师公开招聘网上网上报名入口是什么 ?广安教师公开招聘2022年将于5月29日举行笔试考试,本次共招聘184名教师,报名时间为2022年5月5日8:30至5月10日12:00,报名网站为考生之家,如下为广安教师招聘报考相关公告内容。
——2022上半年广安教师公开招聘报名方式及流程——
本次公开招聘采用网络方式报名,报名时间为2022年5月5日8:30至5月10日12:00,报名网站为考生之家(BM.e21cn.com)。本次公开招聘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工作全过程,在招聘工作的任何环节发现报考人员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的,均取消其报考、考试及聘用资格,所产生的后果由报考者本人承担。
报名及资格初审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网络报名
1.选择职位。报考者电脑登录报名网站,认真阅读本招聘公告和《职位表》等,了解招聘职位所规定的范围、对象、条件、报名程序、有关政策规定、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完全符合报考条件的职位进行报名。报考者应使用有效居民身份证有关信息进行报名,并且只能选择一个招聘职位,报名时填报的身份证信息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保持一致。
2.填报报名信息。报名者应诚信报考,按照网络提示进行注册,如实、准确、完整填写《2022年广安市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报名信息表》(以下简称《报名信息表》)的各项内容。同时下载照片审核处理工具进行照片处理,按网络提示上传照片。如因填报信息有误、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信息影响考试及考试结果的,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报考者本人承担。
3.查询资格初审结果。报考人员报名后应及时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未通过资格初审的,可于报名时间截止前改报其他符合条件的职位;通过资格初审的,不能再报考其他职位,并按网络提示打印《报名信息表》2份,供资格复审时使用。报考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尽早报名,避免资格初审未通过错失改报其他职位的时机。
报考人员对网络报名的技术问题、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和其他内容有疑问的,可拨打相关部门电话进行咨询。
(二)网上缴费
通过资格初审的考生,请于2022年5月11日12:00前登录报名网站进行确认缴费。按照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关于重新公布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17〕472号)规定,笔试考务费每科50元。网络报名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缴费,视为自动放弃。确认缴费的具体程序按网络提示进行。
(三)职位调整
招聘岗位的确认缴费人数与招聘名额之比为笔试开考比例,笔试开考比例3:1,部分卫生类职位的笔试开考比例放宽到2:1(详见《职位表》),未达到笔试开考比例的,相应缩减该职位招聘名额或取消该职位。因实际缴费人数未达到笔试开考比例而被取消招聘的职位,报考该职位已确认缴费的人员在征得本人同意后,统一调剂到本人符合报考条件的职位,不愿意调剂或不符合调剂且已确认缴费人员作退费处理。缩减或取消招聘名额等情况在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广安人社”微信公众号公告。
——2022上半年广安教师公开招聘笔试科目——
1.笔试科目:
教育类职位笔试科目为《教育公共基础》和相应《学科专业知识》(各占笔试成绩50%),每科卷面满分为100分。
《教育公共基础》的考试范围详见2012年4月13日省人社厅、教育厅发布的《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以上大纲请登录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人事考试”专栏“政策法规”条目查阅或下载)。教育类职位的《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范围为相应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
2.笔试时间和地点:
教育类笔试时间为2022年5月29日(星期日)。各科具体笔试时间及地点详见本人准考证。报考者应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考场参加考试。
3.成绩查询:
笔试总成绩及排名于2022年6月30日前在报名网站公布。
——2022上半年广安教师公开招聘笔试例题——
1.由于应试教育导致的过度竞争和缺乏正确引导,陈老师发现,班上一些学生出现了学习烦恼,考试焦虑等现象,这说明当代中学生在发展过程中( )。
A.心理问题增多 B.视野更加开阔
C.价值观区域日趋多元化 D.勇于表现自我
2.某学校设立了类型多样的课外活动课,小刚加入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普及小组,小丽加入了手工艺小组,不久小刚对计算机编程产生了兴趣,小丽对手工制作产生了兴趣。这说明课外活动( )。
A.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B.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C.决定了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 D.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地理老师利用地图,可以把某一地区的地形和地貌置于学生的视野之内;生物老师利用幻灯片,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到动植物的缓慢生长过程。这些直观方式属于( )。
A.实物直观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感知直观
4.下列做法中,不能有效地推动德育教育的是( )。
A.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矛盾的自我激发和自我转化
B.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应放手让其自然发展
C.从实际出发确定德育教育的重点
D.德育教育要反复抓,注意“温故而知新”
5.智力可看作是个体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 )是其核心因素。
A.判断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现察力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A 解析: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都属于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其中,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题干中的考试焦虑、烦恼等都属于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故本题选A。
- 2.【答案】D 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它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能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参与的积极性。但是课外活动不能决定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C选项太绝对化。题干中小刚、小丽随着课外活动课对不同事物产生了兴趣,是因为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参与的积极性。故本题选D。
- 3.【答案】C 解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指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指的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题干中地理老师和生物老师利用地图和幻灯片呈现内容,属于模象直观。故本题选C。
- 4.【答案】B 解析:德育的基本规律包括:(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遵循德育规律进行教育时应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促进其发展。综上ACD选项正确。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应注意其意志的培养,同时,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要长期抓、反复抓。故本题选B。
- 5.【答案】C 解析: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故本题选C。